本报记者 侯莹 北京报道
“1982年世界杯,听说巴西队输了球,有个巴西球迷竟然把电视砸了,根本就不信啊。你说巴西球迷怎么那么富呢?那时候我们家连电视还没有呢。”35岁的北京球迷林明没有夸张。直到1985,林明家才买了一台电视。一年后他就可以呆在家里看马拉多纳天才加魔鬼的表演了。正是那时日日在荧屏前的守候,让中国诞生了庞大的世界杯球迷阵营,包括白
岩松。
其实早在1978年,长发飘飘的阿根廷球星肯佩斯通过在中国有限的一些电视屏幕闯入中国人的视野,让无数心灵为之疯狂。那一年中国人第一次通过电视看世界杯,电视让中国第一批世界杯球迷被打上了“1978”的标签。
1978年的那次转播
北京时间1978年6月26日凌晨2点,
中央电视台大演播室,当远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比赛信号猛然出现在监视器里,现场的工作人员极力压抑着心里的激动。他们必须告诉自己,千万不能沉浸在比赛里,万一信号中断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转播世界杯决赛是在一个月前才定下来的,留给技术人员的准备时间相当有限。决赛在河床体育场上演的同时,电视信号从当地通过通讯卫星发到大西洋的地面站,接收下来之后转到太平洋的卫星,然后北京的地面站接收后再传到中央电视台。这一套复杂的“卫星信号倒手”在中央电视台的体育转播史上前所未有。可以说,1978年不仅开创了中国电视转播世界杯比赛的历史,也是中国第一次通过通讯卫星转播千里之外的体育比赛。
几乎是与普通球迷同一时刻,解说员宋世雄在屏幕上看到了以前只停留于纸面的外国面孔。1978年,宋世雄还在广播事业局工作,兼任广播和电视体育解说员,“通知要转播世界杯的时候我很高兴。我觉得这是个很大的尝试,无论如何要拼!但是觉得难度很大,确实难度很大。”
70年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少得可怜。尽管此前通过内参、新华社或者零星的外电报道,人们认识了贝利、克鲁伊夫、贝肯鲍尔,但对于宋世雄来说,这点东西远远不够。以往在国内转播比赛,宋世雄会在外国球队抵达的时候接机、陪他们游览、观看训练,借机认识球员、了解每个人的性格和技术特点。可是对于万里之外的世界杯,老套路鞭长莫及。“我们当时请北京广播电台国际台的拉美组帮忙,请他们提供阿根廷报纸的报道。我们把球员的照片都剪下来,一个一个记,每个人的相貌特征、技术特点。比如马拉多纳个子不高、肯佩斯是长头发。然后把这些照片都放在我们的案头,这样看着画面才能讲这些东西。”宋世雄说。
首次尝试获得了成功。世界杯结束之后,写给宋世雄的信像雪片一样飞来。那一年,中央电视台转播了决赛和三、四名比赛。宋世雄的声音、肯佩斯的长发与河床体育场漫天飞舞的纸片成了中国球迷关于世界杯的最初记忆。应该说,那是世界杯在中国电视时代的开端。但是也有很多球迷,不太认同这一点。
属于电视的年代
“1982年对我来说,才是与世界杯的初恋。那时正好赶上暑假,早上起来先去旁边的学校里踢球,然后回家正好看比赛。初恋是美好的。”如今已是世界杯央视评论员的刘建宏说。与刘建宏持同一观点的球迷不在少数。1978年,很多家庭梦想的“三大件”还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那时一台电视机要放到现在说那是该征奢侈税的东西。当年看过那两场比赛的人实在不算多。
1982年就不同了。“三大件”变成了电视、
冰箱和洗衣机。电视成了普通人能艰苦奋斗得来的东西。何况那年世界杯之前的外围赛,中国足球队只差一步就出线了。对手的互相“放水”让无数中国球迷痛彻心扉。然而伤心归伤心,那届“中国队险些就能参加的世界杯”让球迷与世界杯的心理距离无限拉近。每晚9点半,人们挤在木壳、飘着雪花的九寸黑白屏幕前为罗西、济科和苏格拉底而疯狂。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中央电视台转播了22场比赛,并制作了19个1小时的专辑。与1978年的那次不同,这次比赛画面不是从西班牙而是从香港传回来的。
“1982年,国际足联把报道权价格涨得非常高。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于是采用了联合转播的办法。由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广播电视联盟先购买报道权,然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就在香港转播和报道比赛。”宋世雄说。西班牙与香港有9个小时的时差,中央电视台当年派去香港的解说员只有宋世雄一人,这意味着他每天从夜里11点15分开始,连续解说两场比赛,再加上早晨的1小时专辑配音。“每天上午11点30分,工作人员把专辑带子送到香港启德机场,由民航飞机运回北京。下午带子取回到中央电视台进行技审,18点送播出线,21点30分播出。每天如此。”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仍然在香港转播,那是中央电视台首次转播全部52场比赛。我们无法求证当时世界杯的收视率,但中国球迷中“阿迷”的巨大比重该得益于那届属于马拉多纳的世界杯。1986年,在香港的宋世雄每天浏览的当地报刊说,香港的犯罪率在世界杯期间明显降低,而收视率则提高了40%。
转播水平高了,电视也慢慢便宜得呈现出每家人手一台的趋势了,于是1990年意大利之后的世界杯对于很多70年代生的中国球迷变成了一部完整的大戏。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中央电视台独立购买报道权,第一次自己租用卫星和设备、派工作人员到当地去转播比赛。同样的模式在1994年和1998年被复制。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首次在现场租用评论席。今年的世界杯,全部比赛实现现场解说。
没人能否认电视赋予世界杯的强大魅力,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是世界杯赋予电视的强大魅力。根据央视索福瑞数据,2002年韩日世界杯全国有77.4%的观众收看过比赛,这意味着人数为8.5亿之众;晚间的29场比赛平均收视率是15.3%,每晚有超过1.6亿观众看世界杯。当然了,这也要部分归功于中国队的参与,尽管每次收看都以被兜头泼一盆冷水为代价。
买不起电视、技术条件达不到、没钱购买转播权,当中国人不再因为瘪钱包而看不了世界杯时,他们只需坐下来,慢慢享受世界杯。只是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日子里,时间反而成了最奢侈的东西。除了最狂热的球迷,有几个人能从头到尾看完与中国人其实没多大关系的64场比赛呢?何况这种奢侈的爱好很可能反过来导致你钱包变瘪。特别是网络崛起之后,当鼠标的轻轻一击能在1秒钟之内告诉你一个需要熬夜等待90分钟的结果,你是否还要忠实电视实在得费一番思量。
- 碧咸02世界杯发型:足球场上的时尚风向标与争议焦点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大卫·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不仅以其精准的任意球和出色的传球技术吸引了全球球迷的目光,他的独特发型也成为了当...
- 马宁能否成为世界杯裁判?解析中国裁判的国际赛事之路随着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临近,关于裁判人选的讨论也日益热烈。作为中国足球裁判界的代表人物,马宁的名字频频出现在相关话题中。那么,...
- 2026世界杯体彩收益创历史新高:球迷热情与商业价值的双赢局面 2026年世界杯即将在北美三国联合举办,随着赛事临近,体彩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行情。据行业分析师预测,本届世界杯的体彩收益有...
- 张本之和在乒乓球比赛中的惊人表现:年轻天才的崛起与未来展望在最近的一场国际乒乓球比赛中,日本年轻选手张本之和再次展现了他惊人的实力与潜力。年仅18岁的张本之和已经成为国际乒坛的焦点人物,...
- 辽宁女排与天津女排巅峰对决:直播观赛指南与比赛前瞻本周六晚,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将迎来一场备受瞩目的焦点战——辽宁女排对阵天津女排。作为国内女排联赛的两支传统强队,这场比赛无疑将吸...
- 中国橄榄球队近期比赛视频回顾:突破与挑战并存近期,中国橄榄球队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一系列的比赛视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支队伍的进步与面临的挑战。本文将...
- 中国业余自行车比赛热潮:从民间赛事看体育精神的全民觉醒 近年来,中国业余自行车比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城市绕圈赛到山地越野挑战,这项曾经小众的运动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 湖人今日比赛回顾:詹姆斯与戴维斯联手献上精彩对决在洛杉矶的斯台普斯中心球馆,NBA常规赛再次迎来了一场焦点之战,洛杉矶湖人队今天对阵强敌波特兰开拓者。在这场备受瞩目的比赛中,湖人...
- 曼城球员席瓦尔:世界杯赛场上的闪耀之星与他的传奇故事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赛场上,曼城球员席瓦尔的表现无疑成为了全球球迷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技术精湛、视野开阔的中场球员,席瓦尔不仅...
- 北岛康介再战世界杯:泳池中的不老传奇与新挑战在泳池的碧波中,北岛康介的名字如同一曲悠长的乐章,回响在每个游泳爱好者的心中。这位来自日本的游泳名将,以其卓越的技巧和不懈的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