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女排世界杯|世界杯预测|16趣谈世界杯欢乐站|16joke.com

全国助残日|央媒关注闽籍残奥冠军
2025-09-10 18:11:10

靳志鹏和教练张鸿鹄在里约残奥会游泳馆内合影。受访者供图

5月20日,在全国助残日的前一天,福建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在这场盛会的前一晚,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召集包括靳志鹏在内的福建籍残奥冠军代表,围坐在桌边,讲述他们与残疾人体育结缘的故事。

拥有三枚残奥会乒乓球金牌的罗福群在18岁那年因一次塌方事故被迫左小腿截肢。在经历了一阵阵的痛苦挣扎后,从小喜爱运动的罗福群开始打乒乓球解闷,渐渐成了一名专业选手。“一个残疾运动员要想出成绩,往往要付出数倍于常人的辛苦努力。”回想起一路走来的不易,罗福群说,自己训练和比赛时要在轮椅上完成各种动作,腿和假肢摩擦之后常常起泡、流血,但自己深信,咬牙坚持下去,困难就会越来越小,信心就会越来越强。“这个道理对于所有身处逆境中的人都是一样的。”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罗福群乒乓球越打越好,一直打进了残疾人乒乓球国家队。

对于残疾运动员来说,走上运动员道路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地,他们将残疾人运动视作照进迷茫人生的一束光。

“游泳给予我精神上的康复,是我人生的转折。”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获得一金一银并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的魏燕鹏这样说到游泳对自己的意义。2004年,一场车祸夺走了魏燕鹏的左臂;2005年重新振作的他开始学游泳,直到2015年退役。魏燕鹏说,十年的游泳生涯让他领悟到做事“不疾而速”的态度:不着急,一步一步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淋过雨的人,更懂得为别人撑伞”,命运的不公,让残疾运动员更珍惜馈赠,更渴望回馈。

在备战2000年悉尼残奥会时,罗福群的家里出了很大的变故,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让她渡过了难关。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罗福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路走来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这让我学会了感恩。”

冠军的“光环”褪去,残疾运动员回归普通人的生活。看见过光,便希望光能照到更多人,走下赛场的残疾运动员们,从一名“受助者”变成了“助人者”。

2022年4月,淡出赛场后的靳志鹏成为南平市延平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残疾人证办理和残疾人体育业务。他时常想起那个问父亲“孩子有没有什么体育方面特长”的工作人员,觉得自己接过了“接力棒”,接过了一份使命。

为了满足特困残疾人评残需求,靳志鹏协同医院评残医生送服务上门,为40余名肢体残疾朋友提供上门办证服务,让肢体残疾朋友们从鉴定到拿证“一趟都不用跑”。同时,他也在积极物色“苗子”,选送22名残疾人参加福建省残联开展的残疾运动员体育苗子选拔,并利用周末时间陪同残疾运动员训练。今年4月,他以残联工作人员身份重返赛场,参加福建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运动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和游泳技术指导。

见面会现场。黄东仪摄

“回馈社会不是口头说说。回馈是点点滴滴的,不用等。”魏燕鹏诚恳地说。退役后的他自主创业,前些年运营游泳馆,对所有残疾人朋友半价,所有留守儿童免费培训。现下他还拥有了一个木工机械厂,雇佣了六位残疾人到厂里工作。

郑培峰在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获得田径女子铅球B级冠军,这是福建籍运动员在残奥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1994年退役后,她进入福建中医学院学习按摩技术。毕业后,学成的她选择进入莆田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除教授按摩外兼教思政。

由于学生情况特殊,郑培峰手把手教,除了技术知识,她更在乎的是学生不因自身情况而自卑。“遇见一开始自卑的学生,我会以自己的例子去告诉他们:身体残疾不可怕,意志力要坚强,比过去的自己好就可以。”

长期跟残疾运动员打交道,福建省残联宣传文体部部长孙闯把在场运动员称为福建省残疾人体育运动发展“最好的见证”。

最近这五年,福建省残疾运动员在全国、国际各类残疾人重大体育赛事中的成绩斐然:2018年雅加达亚残运会共夺得13枚金牌、12枚银牌、5枚铜牌,2020年东京残奥会共夺得3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福建省对残疾人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投入。福建省将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出台的正式文件给予保障实施。《“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明确要“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福建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将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广泛开展体育活动。

漳州市残联副理事长吴燕聪自称“老运动员”。他曾蝉联残奥会跳高冠军,退役后进入漳州市残联工作。魏燕鹏正是在他的鼓励下踏上了残疾人运动的道路。“希望残疾人运动能够改变更多残疾运动员的命运。”吴燕聪希望能把这份改变命运的希望传递下去,变成一场关于希望的接力。

闽籍残奥冠军:让接力助残成为一种习惯

新华网福州5月21日电 肖和勇

他们是残疾人,他们也是世界冠军。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福建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启幕。在19日晚上举行的闽籍残奥冠军代表媒体见面会上,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多问一句,改变命运

靳志鹏这次是作为南平代表队的游泳教练员,带领选手前来参赛的。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他获得了1金2银1铜的佳绩。

2022年,靳志鹏入职南平市延平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过去一年,他在为当地残疾人服务时,发现并推荐了20多名体育运动特长“苗子”参加选拔,其中多人已入选市队、省队。

靳志鹏是个脑瘫儿。医生说,游泳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他的家人便常常带他下水游泳。

2005年,靳志鹏为了就近上中学,向当地残联求助。当时,南平市残联正为福建省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选拔运动员。靳志鹏记得,残联为他办证时,工作人员就问了他有啥特长。“我就说,游泳还行。”

他被选中了。经过简短的集训后,靳志鹏在那一届运动会上收获人生第一块奖牌。他的运动员生涯由此“开挂”,一路摘金夺银。

18年后,淡出赛场的靳志鹏回到家乡,干起了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工作。从“被发现”到“发现”,靳志鹏感慨良多。“那些年,我的世界里只有体育比赛;往后余生,我的世界里,最重要的就是帮助残疾人。”

残疾人自食其力的精神不应被辜负

在现场,龙岩市连城县残联副理事长罗福群分享一则喜讯:她发现培养的运动员沈晓琴在本届运动会上,夺得女子乒乓球比赛2金1银的好成绩。

罗福群16岁受伤截肢,一开始打乒乓球只为解闷,没想到越打越好,一直打进了残疾人乒乓球国家队,在连续两届残奥会上获得3金1铜的好成绩。

2008年,罗福群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当时,她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路走来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这让我学会了感恩。我愿胜利的梦想照亮所有热爱生活的人。”

获得两届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金牌的残奥健将陈超,是福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职员。“我的康复和成长,是在无数人的帮衬下走来的。”

2012年至今,这名残奥冠军在集训、比赛之余,先后张罗了100余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向用人单位推荐残疾人就业。陈超说,大部分残疾人都不愿成为社会的负担,都想好好工作,这种自食其力的精神不能被辜负。

魏燕鹏泳坛搏击十年,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游泳赛事中斩获1金1银并打破一项世界纪录。退役之后,这名残奥冠军“不走寻常路”,把精力放在了自主创业上。

多年来,他经营的游泳馆面向残疾人半价优惠,对留守儿童则完全免费,鼓励他们学得一技之长。如今,魏燕鹏的企业还吸收当地6名残疾人就业。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19日晚,多名残奥冠军表示,帮助残疾人就业,是命运与共的本能和自觉;这种共情和习惯,需要更多人接力做下去。

残疾人就业门路正在拓宽

帮助残疾人自强自立,就业是关键,教育是起点。

福建著名田径残疾运动员郑培峰,在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获得田径女子铅球B级冠军。

1999年,郑培峰退役之后学成按摩技艺,主动要求到莆田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20多年来,郑培峰在专业教学之余,还上起了思政课,鼓励她的残疾人学生“打开脑洞”,扩展就业门路。“盲人就只能做按摩吗?往前一步天地宽。”

郑培峰期许的“天地宽”,正一步一步变成现实。近年来,福建省持续出台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创业机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助残”新模式,云客服、直播带货、网约配送等数字经济的新业态,为残疾人就业带来广阔前景。

据统计,截至2022年,福建各地助残新业态基地已达263家,从业残疾人达1.2万人。

2022年,福建省还出台了扶持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实施方案,每年将扶持不少于400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开展各类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带动他们就业创业增收。

“感恩这个时代。”漳州市残联副理事长吴燕聪说。这名连续两届摘得残奥会跳高金牌的运动员,早年在求学、就业上经历坎坷波折。吴燕聪常常跟残疾朋友讲,生活在新时代,不要躺平;要自强不息,点亮出彩人生。

素材来源:人民网 新华网

编辑丨吴耀环

校对丨陈 萍 林艳艳 方 华

审核丨孙 闯 李光泽 陈栩彬

素材来源:人民网 新华网

编辑丨吴耀环

校对丨陈 萍 林艳艳 方 华

审核丨孙 闯 李光泽 陈栩彬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福建残联

就创平台

辅具平台

点亮“在看” 传递温暖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世界杯拉动消费增长 “看球经济”持续升温
nba的篮球的标准重量是多少 , NBA使用的篮球是什么规格的?
最新文章